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落实好这一重大任务,人才是关键支撑。作为江苏省仅有的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为主要服务面向的行业特色型大学, 始终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的重大命题落实到高水平大学建设中,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制度藩篱,激发教师队伍干事创业的活力,着力发挥高端人才的学科引领作用,在推进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奋勇实践,奋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征程。
聚焦行业发展技术难题,打造船舶海工科研人才“蓄水池”
作为一所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为主要服务面向的行业特色型高校, 以“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建设为目标,围绕解决船舶、海洋领域行业发展技术难题,集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打造船舶海工科研人才库。学校深入实施“533”人才工程、“深蓝人才工程”,重点围绕先进船舶设计制造技术、海洋信息智能感知系统、船舶海工新材料及性能等优势学科方向引进、培养青年人才,着力打造高端人才后备力量。大力推进“特色领军人才暨优势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完善优秀教师“传帮带”团队协作机制,落实青年教师“三个一”工程,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力推进行业特色型高校一流人才培育提质工程,推动国家、省级高层次人才及名师大家上讲台、进实验室,躬耕科研创新、教育教学一线,加强对学生的精神感召、学术引领和人生指导,着力培养“四有”好老师。加强学科交叉的横向联动,依托国家、省部级研究平台,组织不同学科方向、不同研究领域的人才团队开展交叉研究。加强团队作战的纵向带动,坚持“一院一策”,组建“大师+团队”“基础+应用”“教学+科研”等一体化人才团队,开展“基础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提升”“拔尖人才培育”等人才梯队建设,加强学术人才与产业人才的双向互动。5年来,学校累计投入人才专项经费3.3亿元,年均增长约10%,培养引进国家、省级高层次人才和青年博士教师等520余人。
聚力海洋强国建设,争当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排头兵”
围绕海洋强国和江苏海洋强省建设,学校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等重大命题落实到师资队伍建设中,引导教师感恩奋进、勇担强国使命。以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加强有组织科研,引导各类人才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十三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家项目390项,牵头主持国家重点项目4项,以第一单位获中国专利银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1项,科研经费超16.88亿元。响应中俄深化全面战略协作的国家战略方针,开展北极冰区船舶研究,为推动我国建立较为完整的北极航运产业链和能源安全链作贡献。与中国船舶集团联合成立“船海装备先进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开展船海领域重大装备研制,推动船海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牵头组建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锚定高技术船舶产业链、海工装备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突破行业发展技术难题,以高水平科研成果助力江苏打造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强省。
学校围绕船舶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布局人才链,大力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应用性强、推广面大、社会经济价值高的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参研的“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成果应用于一批国家和国防重点建设工程;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解决了复杂海况下无人潜水器收放的国际性前沿技术难题;“浮式防波堤装备”等重大创新成果实现转化及示范性应用,产生较大影响。学校深入推进省部共建,江苏省分别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部门、中国船舶集团签署共建学校协议。学校还将全面加强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中国船级社的战略合作,聚焦“双碳”战略,加强与船舶及配套企业合作,推动纯电动船舶产业发展。
聚合人才发展强劲动能,持续充盈人才工作“一池春水”
学校坚持以释放人才活力为宗旨,不断优化体制机制,建立人才多元化评价机制,支持人才潜下心来做学问、搞科研、干事业。深入推进职称评聘制度改革工作,形成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管理规范、人尽其才、适应发展的职称评价制度体系;深入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进聘期岗位聘任与分配方案的执行,建设聘期考核与分配信息化系统,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体系,提高人才评价质量,不断破除阻碍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作为江苏省“科技改革30条”试点高校,大力推进“三权”改革,提出先确权后转化模式,鼓励教师将成果作价入股企业。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构建“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快速响应人才各类需求,为人才提供安居、医疗康养、学术休假、子女教育的校院系三级服务体系,以事业发展前景吸引人,以事业发展平台留住人,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和成长生态。
在人才资源的强力推动下,学校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第三方评价综合排名快速跃升50位左右;实现国家教学成果奖的历史性突破;获批系统科学博士点,填补江苏省属院校空白;新增材料学、化学两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
学校将进一步强化人才强校战略,把人才队伍建设置于学校发展全局的战略地位,坚持党管人才,多措并举,深化实施“533”人才工程、“深蓝人才工程”,努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氛围,有效激发各类人才的发展潜力、发展动力和创造活力,全面提升人才队伍整体水平,推动学校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 党委副书记、校长 嵇春艳)
中国教育报2023年10月20日8版头条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3-10/20/content_630203.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