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船舶海工装备产业链 赋能镇江产业链集群建设高质量发展

图片

省政协委员、 校长周南平


“十四五”以来,镇江市紧紧围绕产业强市“一号战略”,培育打造“四群八链”,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镇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船舶海工装备产业链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强镇江船舶海工装备产业,对于助推镇江产业链集群建设、开拓镇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 现状与优势

 

(一)发展现状


镇江现有70家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及配套企业,既有央企中船动力,也有镇江船厂等本市培育的一批本土骨干企业,更集聚了芬兰瓦锡兰、挪威康士伯、德国贝克尔等多家国际知名企业,涵盖设计、制造、配套三个方向,形成了镇江高新区特种船舶与海工船舶配套设备、扬中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两大产业基地。

 

1.产业体系完整。我市拥有集船舶海工配套、制造、科教、生产性服务为一体的较为完整船舶海工装备产业体系,逐渐形成了市场知名度较高、企业特色较明显的产业发展格局。5家船舶海工制造重点企业具备较大的产能规模,十分有利于发展各类海洋工程船舶、中小型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装置、海工模块等。

 

2.配套能力较强。镇江船舶配套业的优势更为明显,拥有船舶配套企业49家,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全市已经形成中低速柴油机及发电机组,船舶及海洋石油平台救生装置,锚链、电器、辅机等一批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成套关键设备,具有较大的产业规模和竞争优势,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3.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镇江船厂生产的多功能全回转工作船、多用途海洋工程船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70%,建造总量位居全国第一。镇江生产的救生艇主机占全球市场60%以上,中速柴油机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也享有较高知名度。

(二)发展优势


镇江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黄金十字水道交汇处,拥有“一条龙”船海产业链,具有发展船舶和海工产业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人和”。

1.历史积淀丰厚。产业起步早,上世纪70年代,就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船舶工业产业体系。发展稳,基础好,技术装备先进,产品特色鲜明,是镇江市传统的优势产业,具有明显竞争优势。

2.区位优势明显。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基础条件,境内长江岸线269.7公里,其中-10米以下的深水岸线达85.3公里,适宜发展造船工业的岸线总长超过50公里,有亿吨大港。

3.科教资源丰富。船海科教资源全省唯一,全国知名。拥有 、江苏省船舶设计研究所等一批国内专门致力于船舶设计与制造研究的科研院所,以及江苏新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等规模企业的研发机构,可以为镇江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问题与机遇


(一)存在问题


目前,镇江市海工船舶工业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大型海工船舶发展受限。受下游长江大桥和航道岸线制约,镇江大型船舶产品发展空间有限。

2.接单难、交船难、赢利难、融资难等难题困扰企业。随着油价处于低位,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航运业形势波动,给造船工业复苏增添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镇江船舶海工程装备产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3.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生产效率不高,只有韩国、日本的1/3、 1/4,劳动力成本和各类生产资料成本上升,造成船企利润快速下滑,效益下降。

4.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发达国家本土化装船率90%以上,而我国本土化配套率不足30%,70%的核心零部件和关键配套设备长期依赖进口。大型龙头骨干企业少、船舶设计船型少、船舶配套品牌少、国际视野的创新能力不足等。

(二)面临机遇


1.国家、江苏省发展战略为镇江市船舶海工装备产业发展带来政策机遇。海洋强国、制造强国、交通强国、“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家海洋区域安全保障等叠加赋能船舶海工装备产业发展。省政府出台了18条措施,省领导也提出要建设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全省“产业强链”海洋工程装备为30条优势产业链之一,高技术船舶为10条卓越提升产业链之一。

 

2.国内行业复苏为镇江市船舶海工装备产业发展带来拉动机遇。2022年以来,船市呈现出新承接订单快速回升、新船价格指数水涨船高等复苏现象。市场需求出现结构性调整,气体船、极地船、浮式风电、深海采矿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热点。随着我国海洋资源尤其是深海油气资源开发的提速,国家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强,高端海工装备存在较大需求;一些非油气资源开发类的海工装备如海上风电、海水淡化、浮式核电、深海养殖等市场需求潜力也很巨大。

3.技术转型升级为镇江市船舶海工装备产业发展带来“弯道超车”机遇。深海开发、清洁能源、汽化长江、智能河运等以绿色、智能为代表的高技术船舶研发技术升级迭代。截止2022年底,全球手持船舶订单中绿色动力船舶占比已经达到51%,为传统船海产业重镇的镇江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机遇。近两年,中船动力集团获得国内首个船用氨燃料供应系统AIP证书、由镇江船厂制造的江苏首艘120标箱纯电动内河集装箱船“江远百合”号在太仓港启航,标志着新能源动力技术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4.高市场占有率的特种船舶、配套产品为镇江市船舶海工装备产业发展带来特色发展机遇。江苏省9个高技术船舶基地中镇江拥有2个。镇江特种船舶建造基地曾获“国家火炬计划镇江特种船舶及海洋工程配套产业基地”称号,镇江船舶配套基地是江苏省四大船舶配套基地之一。

三、对策建议


1.强化政府政策引领。海工产业作为镇江8大产业之一,希望政府能够主动对接上海,释放上海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的高成本,转移部分产能落地镇江。要拓宽船企融资渠道,帮助企业解决银行授信,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发展海洋经济金融业务。要加大高技术、智能化、绿色低碳类高端船舶海工产业项目招引力度,以项目招引为王,加速补链强链,引导企业与上下游产业以及相关产业协同协作,畅通上下游循环通道。要改善全市营商环境,增强政府机关服务意识,发扬“店小二”精神,为产业链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和政策支持。

2.构建龙头企业牵引的产业链。通过政府、社会力量、行业协会等共同构建船舶海工产业链,优化目前虽然“全”但偏“散”的产业链结构,并延伸产业链长度。加快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鼓励组成联盟,形成如船舶制造链,动力系统链,电力系统链,辅机系统链,控制系统链等特色链模块,合力向外拓展市场。

 

3.提升研发服务能力。积极推动制造端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强化智能制造应用助推产业升级。加快推动企业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鼓励配套企业通过引进重点技术等多种形式提升研发制造能力,突破深海锚链系统、动力定位系统、FPSO单点系泊系统、大型海上发电用内燃机/双燃料燃气轮机、大型海上平台吊机相关系统及设备。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加强研发和售后服务领域与国外企业的合资合作,提高配套产业在国际产业链条中的价值增值能力。

 

4.坚持产业集聚和错位竞争。选准海工船舶动力、机械和电气等特色设备配套产业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实现同类型企业的集体创新和技术外溢,突破单个企业创新的瓶颈制约。在保持工程船舶和特种船舶等传统优势产品的基础上,要更加突出船舶配套产品的特色,避免同质化倾向,实现与周边城市错位竞争。

 

作为江苏省唯一一所以船舶与海洋产业为主要服务面向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学校始终致力于全力当好赋能镇江船舶海工装备产业链发展的坚强后盾,已形成一批代表性成果。未来,学校将积极推进学校高科技成果在镇江的落地转化,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运用好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等战略载体,在镇江造船企业的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企业信息化等研发和建设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内容来源网络,如涉侵权,联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