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机工程



学院一直在努力探索实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积极参与教育部“新工科”建设行动,现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下轮机工程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轮机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水声工程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拥有能源动力、土木水利专业硕士培养领域;拥有轮机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4个全日制本科专业。

轮机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防特色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江苏省高校优势 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重点建设方向、获批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二期项目,获批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已通过国际海事权威组织IMarEST专业认证。


专业介绍

 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船舶科技发展需要,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良好的创新精神、人文素养与团队精神,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热工、机械、电气等工程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工程实践能力,面向船舶、海洋工程及其配套装备等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能够在轮机工程领域从事轮机设备及系统的设计和制造、轮机监修监造、船舶机电设备维护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热工基础知识(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机械基础知识(工程图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学基础知识(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基础、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轮机自动化)和船舶主辅机知识领域(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船舶动力装置)。



专业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本专业服务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是我校最具历史传承与办学特色的核心专业之一。区别于海事类大学培养轮机驾驶操纵类人才,我校轮机工程专业主要培养船舶轮机设备与系统设计制造专门人才。培养掌握热能、动力、机械、船舶电气及自动控制、新型动力系统等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轮机设计制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综合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就业方向:船舶制造企业、设计院所、国防军工单位、船舶主辅动力及配套设备企业、船检、海事、船级社等。

主要就业单位和岗位:

国家海事局、中国船级社(技术检验、工程师)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设计师、技术检验、工程师)

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师、技术检验、工程师)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师、技术检验、工程师)

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师、技术检验、工程师)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师、技术检验、工程师)

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师、技术检验、工程师)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设计师、技术检验、工程师)

招商局重工有限公司(设计师、技术检验、工程师)

上海中船船舶设计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设计师、工程师)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技术检验、工程师)

中船动力(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师、技术检验、工程师)



名师风采

 

     

      温华兵1977年生,博士,三级教授,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生导师(轮机工程方向),现任能源与动力学院党委书记、振动噪声研究所所长,历任学院副院长(期间兼任研究生院副院长2年)、院长。获 轮机工程硕士学位、江苏大学车辆工程博士学位。

      为江苏省青年骨干教师公派香港大学访问学者,江苏省科技副总类“双创人才”,高级振动分析师国家专业人才。担任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带头人,轮机工程国防特色学科方向带头人及条件装备建设项目负责人,轮机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轮机工程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负责人。为科技部、教育部“绿色船舶设计与制造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船舶动力与新能源学术团队负责人,江苏省绿色船舶能源动力及排放控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绿色船舶动力与新材料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平台负责人,中国船级社船舶振动噪声检测中心主任,镇江市船舶动力设备性能重点实验室主任。为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振动与噪声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高级会员、轮机学术委员会辅机分会委员,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标准化分会委员,船舶技术法规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成员,海军装备价格方案评审专家库成员。

      从事船舶振动噪声控制研究工作,主持科技部、工信部、国防科工局、江苏省科技厅等课题及企业合作项目40余项。长期为20余家船舶企事业单位提供减振降噪技术方案及技术服务,解决了船舶主辅动力设备减振设计及舰船结构振动传递控制关键技术问题,获科技进步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获批授权发明专利37件、软件著作权8项,撰写一级中国国防船舶科技报告12部,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部。

      主持获批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持完成江苏省教研重点课题3项,出版江苏省重点教材1部,指导学生获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1人,指导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奖10余项。创办“全国大学生船舶能源与动力创新大赛”,吸引全国30余所高校、3万余人参赛,成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品牌活动并得到《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